頑瘴痼疾是什么意思
“頑瘴痼疾”是一個漢語成語,讀音為wán zhàng gù jí。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久治不愈的病,也指頑固的疾病。其中,“頑”表示頑固;“瘴”原指熱帶或亞熱帶的濕熱地方所流行的瘧疾,也可以泛指疾?。弧梆蠹病眲t是指病久難治。
這個成語出自宋·蘇軾《乞將臺諫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札子》,其中有“降付有司,令盡理根治,依法施行,則天下之患,可以一日而除去”的表述,這里的“天下之患”可以理解為頑瘴痼疾,即長期難以治愈的疾病或問題。
在現代用法中,“頑瘴痼疾”常被用來形容那些長期存在且難以解決的問題或病癥,需要人們下定決心、采取有效措施去解決。
頑瘴痼疾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
“頑瘴痼疾”是一個漢語成語,讀音為wán zhàng gù jí。這個成語原意是指久治不愈的病,現在多用來比喻長期存在的、難以克服的問題或疑難病癥。
具體來說:
1. 原意:這個成語最初是用來形容中醫上的一種病癥,即那些非常難以治愈的疾病。
2. 引申意義:后來,“頑瘴痼疾”被引申為比喻那些長期存在、難以解決或根深蒂固的問題。這些問題可能是技術上的難題、生活中的困擾,或者是某種習慣或觀念上的障礙。
例如,在工作中,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“頑瘴痼疾”,比如某些復雜的技術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,或者某些不良的工作習慣長期影響工作效率和質量。面對這些“頑瘴痼疾”,我們需要有耐心和毅力去逐一克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