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賢菩薩的十大行愿都有什么
普賢菩薩的十大行愿具體如下:
1. 成就佛道:廣學長誨,安立于行,不戲笑諂媚,獨處遠離,端坐正信,如師子游于魔淵,以大智行大愿,于諸魔事中,常得智慧明照,摧伏魔軍,凈除邪淫,拔除邪淫,離諸愚者,親近諸智,尊敬有德,此謂最吉祥。
2. 安立正信:安立于正信,不戲笑諂媚,獨處遠離,端坐正信,如師子游于魔淵,以大智行大愿,于諸魔事中,常得智慧明照,摧伏魔軍,凈除邪淫,拔除邪淫,離諸愚者,親近諸智,尊敬有德。
3. 善能事父母:孝養父母,除去邪淫,安立于行,不戲笑諂媚,獨處遠離,端坐正信,如師子游于魔淵,以大智行大愿,于諸魔事中,常得智慧明照,摧伏魔軍,凈除邪淫,拔除邪淫,離諸愚者,親近諸智,尊敬有德。
4. 安立于行:安立于行,不戲笑諂媚,獨處遠離,端坐正信,如師子游于魔淵,以大智行大愿,于諸魔事中,常得智慧明照,摧伏魔軍,凈除邪淫,拔除邪淫,離諸愚者,親近諸智,尊敬有德。
5. 不戲笑諂媚:不戲笑諂媚,獨處遠離,端坐正信,如師子游于魔淵,以大智行大愿,于諸魔事中,常得智慧明照,摧伏魔軍,凈除邪淫,拔除邪淫,離諸愚者,親近諸智,尊敬有德。
6. 獨處遠離:獨處遠離,端坐正信,如師子游于魔淵,以大智行大愿,于諸魔事中,常得智慧明照,摧伏魔軍,凈除邪淫,拔除邪淫,離諸愚者,親近諸智,尊敬有德。
7. 端坐正信:端坐正信,如師子游于魔淵,以大智行大愿,于諸魔事中,常得智慧明照,摧伏魔軍,凈除邪淫,拔除邪淫,離諸愚者,親近諸智,尊敬有德。
8. 如師子游于魔淵:如師子游于魔淵,以大智行大愿,于諸魔事中,常得智慧明照,摧伏魔軍,凈除邪淫,拔除邪淫,離諸愚者,親近諸智,尊敬有德。
9. 常得智慧明照:常得智慧明照,摧伏魔軍,凈除邪淫,拔除邪淫,離諸愚者,親近諸智,尊敬有德。
10. 安立于行:安立于行,不戲笑諂媚,獨處遠離,端坐正信,如師子游于魔淵,以大智行大愿,于諸魔事中,常得智慧明照,摧伏魔軍,凈除邪淫,拔除邪淫,離諸愚者,親近諸智,尊敬有德。
以上信息僅供參考,如需了解更多內容,建議查閱佛教相關書籍或咨詢佛教界人士。
普賢菩薩行愿品釋義
《普賢行愿品》是佛教經典之一,全稱為《大方廣佛華嚴經·普賢行愿品》,出自《華嚴經》的第六十八卷。以下是對該經文的簡要釋義:
“如是我聞,一時,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。時已深夜,有一天神殊勝光明遍照園中,來至佛所恭敬禮拜,站立一旁以偈白佛言:眾天神與人,渴望得利益,思慮求幸福,請求最吉祥?”
這段偈語的意思是,這部經是我阿難親自聽佛陀宣講的。在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這個地方,在深夜時分,有一位天神全身放射著無比殊勝的光芒,遍照整個舍衛祗陀園。他來到佛陀的住所,恭敬地頂禮佛足后,退到一邊,以偈語問佛說:“世間的天神與人類,都想得到利益和幸福,他們都在探尋,怎樣做才能得到最吉祥?”
普賢菩薩在經文中發愿要廣度眾生,尤其是發大愿要救度眾生脫離苦難。他發愿要修行成佛,住十方世界,幫助所有眾生實現他們的愿望。普賢菩薩的行愿是廣大無邊的,包括種種善能事、種種勝妙行。
“一切眾生,渴望得利益,思慮求幸福,請求最吉祥。”這是普賢菩薩所發的大愿。他希望所有眾生都能得到利益,都能思考如何得到幸福,并且都向佛菩薩提出最吉祥的祈愿。
整部經文主要講述了普賢菩薩的行愿,以及佛陀對普賢菩薩的贊嘆和祝福。通過閱讀這部經文,我們可以了解到普賢菩薩的慈悲心和廣大行愿,也可以學習到如何發愿、如何修行以實現自己的愿望。
請注意,佛教經典深奧難解,建議咨詢佛學專家或查閱佛教相關書籍,獲取更全面準確的信息。